


本网讯 为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3月初至4月中旬期间,学校以“积极践行雷锋精神,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930余次,参与人次达2.9万余人次。
重温六尺巷,文明多礼让。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的志愿者们联合芜湖市公安局湾沚分局交管大队共同开展文明交通劝阻活动,志愿者们走上街头协助交警同志宣传交通常识和维护交通秩序,让谦虚礼让的六尺巷精神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发芽,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图为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志愿活动照片)
跨越数字天堑,情暖银发浪潮。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志愿者们前往养老院和周边社区积极开展各类助老志愿服务活动,帮助老年人掌握数字技能,享受数字生活,增强老年人防诈骗意识。不仅帮助老年人提升了数字技能,更让他们感受到了关爱和温暖,助力更多老年人融入数字时代,让老年人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幸福。
(图为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志愿活动照片)
雷锋精神在行动,志愿之歌在传唱。
机械工程学院与民主社区在青弋江区域共同组织开展“青弋江畔,一江碧水”志愿服务活动,并共建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基地。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奉献精神的同时,共同推动环保公益事业的发展。
(图为机械工程学院志愿活动照片)
弘扬雷锋精神,展现青春风采。
管理工程学院举办“锋尚行动,暖情相伴”“青春逐梦,雷锋同行”以及“雷锋精神,童心知行”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深化青年学生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和认同,激励青年学子积极投身于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成为新时代的先锋力量。学院还举办了“雷锋精神永流传”主题朗诵比赛,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青年学子心中生根发芽,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图为管理工程学院志愿活动照片)
感受非遗魅力,传承文化薪火。
当团扇绘上童趣图案,当扎染布匹在阳光下绽放斑斓色彩,当徽州鱼灯在校园里点亮传统文化之光——艺术设计学院开展的“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正如火如荼进行。大学生志愿者们既当学生又当老师,将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带进幼儿园和大学校园,在传承中创新,在互动中传播。
(图为艺术设计学院志愿活动照片)
传承雷锋精神,激扬青春力量。
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志愿者们赴咸保小学开展雷锋精神理论宣讲,让红色基因浸润童心。赴康怡养老服务中心,建立影像档案,定格孤寡老人“最美瞬间”,这群新时代青年正用创新思维重新定义志愿服务,他们不仅是志愿服务的践行者,更是文明传承的创新者、科技赋能的探索者、社会治理的参与者。
(图为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志愿活动照片)
养成良好习惯,营造文明校园。
校团委将弘扬雷锋精神融入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组织各学生组织、学生社团、团支部积极开展“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系列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行为习惯知识问答、光盘行动宣讲、寝室文明宣传、无烟校园宣传、电瓶车规范停放、创文明课堂值班督查等多种形式,引导同学们在积极践行雷锋精神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图为学生组织开展雷锋月活动)
此次雷锋月活动,全校上下以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充分展现出信工学子的蓬勃朝气与良好精神风貌,展现出我校志愿服务与劳动教育的新成果、新气象、新活力。学校将不断壮大志愿服务力量,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引导更多青年学子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的雷锋精神。